夜不安宁 小区声控灯成扰民灯
为了节约资源以及方便居民,万州不少小区的楼道里都设置了声控照明系统。然而,一到夜深人静,跺脚、喊叫、拍巴掌等一曲曲“楼道交响曲”便开始上演,本来是为居民提供方便的声控灯,在“交响曲”的奏鸣中变成了扰民灯。
声控灯成“扰民灯”
一天晚上,东方广场社区的居民张竞女士睡得正香,猛地听到“啊”的一声喊叫,将她惊醒了。“这是夜归的邻居在‘叫’亮声控灯。”张女士无奈地说,她家住二楼,楼道里安装了声控灯,经常有很晚才回来的邻居为了亮灯而跺脚、拍手,甚至大声喊。这些声音白天感觉不到,可到了晚上,就显得格外刺耳。
“有些人凌晨1点多回家,弄得我们一惊一乍的,有时候被惊醒,后半夜就无法入睡。”张女士希望晚上回家的邻居脚步声放轻些,不要大喊大叫,以免影响其他邻居休息。
时间久灯变“迟钝”?
随后,记者走访发现,由声控灯引发的扰民现象存在于不少小区。高笋塘社区的居民张大爷也向记者大倒苦水,“每天晚上8点钟以后,我都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击掌的、有敲墙的、有咳嗽的,还有哼歌甚至吊嗓子的。你想象不到有多烦!”
“住在我们这栋楼的几个小青年,经常是半夜才回来,一上楼他们就开始大力跺脚,好几次我都被吵醒。有几次我提醒他们不要影响别人休息,他们要么不以为然,要么就以‘声控灯反应迟钝’来搪塞。”张大爷苦笑着说,随后,他找到物业要求对楼道声控灯进行检修。检修完毕,物业工作人员却称,灯并不迟钝,即使是轻手轻脚,声控灯也能感应到并发出亮光。对此结果,张大爷很是无奈:不用跺脚都能亮,为什么非要来那么两下呢?
邻里和睦才是解决根本
对此,社区干部表示,不管是灯扰民还是民扰灯,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居民的素质有关,这其实是“扰”的根源。要消除这个扰民源,就需要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就需要注重细节。
“和谐的邻里关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小区居民、物业和社区来共同营造。”社区干部认为,作为小区居民,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晚归后要意识到,晚上是正常的休息时间,不要为了自己方便或者取乐而去影响他人的正常休息,多考虑一下他人的感受。作为物管方、社区,需要尽量去完善每一个细节,树立一种服务意识,在开展便民服务中,注意完善每一个细节,如及时更换老化失灵的声控灯。“只要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好了,像声控灯‘扰民’这样的不和谐现象就会消失,居民也就能生活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也就能创建更多的和谐社区、和谐楼道。”
社区干部:和谐的邻里关系,将减少扰民现象。记者 段果
更多资讯,更多精彩!点击置业指南
分享微信朋友圈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梁平信息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梁平信息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梁平信息网联系;
4、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医疗、经商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