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媳妇向奇玉:“我要让婆婆一生快乐!”
题记:
百事孝为先。中国历朝历代,都把“孝”作为考察人品的第一要求。
作为中华美德、优秀传统,孝,在当今的社会道德观念中,依旧是那么的坚挺。孝,是作为人子的第一要求,大道理谁都知道。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有许多观念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扭曲---浮躁的心态,金钱的诱惑,利益的驱使,竟出现了诸多遗弃父母、父子反目、兄弟阋墙等人伦悲剧。
与其喋喋不休地说教让人感到厌烦,还不如用事实让人受教。在梁平县,就有这样一位好媳妇,她孝敬公公和婆婆的事迹,成为村民竞相学习的榜样。
人民网重庆视窗10月1日电(特约通讯员 高小华)在梁平县龙门镇,世世代代流传着一句老话:“屋檐水点点滴,滴到窝窝不差移”,说的就是后人学前人,尊老爱幼,一辈传一辈。
家住在龙门镇三官村二组的向奇玉,以媳妇的身份演绎着胜似女儿的真情,并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全村人的赞赏。前不久,在梁平县第二届道德模范评选中,向奇玉光荣地被评为“孝老爱亲模范”。
“我要让婆婆一生快乐”
9月28日,笔者来到向奇玉家中,看见她头上包着白布做的孝帕,脸色很憔悴。
“你们来得不凑巧,我的婆婆五天前去世了……”看到笔者的不解,向奇玉哽咽着道出原委:就在她获得道德模范荣誉的第二天,她八十高龄的婆婆安静地离开了人世。
“我这辈子对得起老人,也实现了自己的诺言。”向奇玉平静地说。
时间回到1972年。向奇玉经人介绍与夏河清结为夫妻,组成了有公婆、祖母在内的五口之家。新婚仅八天,夏河清便被催促回到铁路建设工地,临行前,他再三嘱咐向奇玉照顾好家里的老人。
谁知,就在夏河清到达工地后第三天,有人传言他从施工的桥墩上摔了下来。
“当时,我和婆婆正在地里干活,得知消息后,婆婆当场就晕倒了。”向奇玉说,因为夏家是单传,丈夫是婆婆刘尚玉的心头肉。“我忍着悲痛把婆婆背回家,然而第二天,夏河清却回来了。”
原来,夏河清摔下来的桥墩并不高,落地的瞬间他本能地一滚,逃过一劫,仅仅受了点皮外伤。因为担心家里人担惊受怕,他星夜兼程赶回家。
可是,由于受到刺激,从那时起,刘尚玉出现了间歇的精神症状,丧失了劳动能力。
“孝敬老人是小辈应尽的职责”。向奇玉二话不说,自然地接过了婆婆的担子,操持起家务。“从那时起,我心里就下了决心,要让老人一生都快乐。”
“服侍老人是我的福气”
为了照顾好家人,向奇玉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做早餐,给患病的刘尚玉穿戴梳洗,看着一家人吃完早饭,然后再匆匆到地里干活。
有好几次,向奇玉做好饭菜后,把刘尚玉请到桌前。刘尚玉突然发病端起饭碗直接砸过来--碗碎了,饭撒了一地,向奇玉也险些被伤到。
向奇玉并不计较,等刘尚玉安静了才悄悄把新盛的饭菜端到她面前,又悄悄地把碎碗渣和洒落一地的饭菜收拾干净。
“我是凭着自己的良心来服侍老人。”向奇玉说,“尽管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有钱要养,无钱也要养,就是家里只剩一碗粥,也要先给婆婆等老人吃饱。”
由于条件差,刘尚玉的病没能得到及时医治,病情越来越严重,发病越来越频繁,向奇玉非常着急。她和丈夫商量后,决定用几年来攒下的全部家底--100元钱送刘尚玉去治病。
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刘尚玉的病情得到控制,可家里却没钱了。
向奇玉把家中下蛋的老母鸡拿到集市卖了,换来钱,到镇上请来一名老中医,给婆婆做温酒推拿缓解病情。当医生在治疗时,她自己也在一旁仔细学习。后来,每当刘尚玉病情加重,向奇玉都要给她做推拿按摩神经。就这样,刘尚玉的病情慢慢好转,尽管神志不清,但不再无缘无故打人了。
刘尚玉是个好干净的人,就算患病,仍是十分爱干净。每天再忙,向奇玉早上总是第一个给婆婆洗脸,晚上总是把她穿脏的衣服浆洗好,晾干后叠好放在她床前。
“家里有老人,也是一种福气。”向奇玉说。
“为了心中的那份诺言”
这样的日子虽然不富裕,但至少还有丈夫帮着承担,一家人也和和睦睦,向奇玉并不觉得有多苦。
可谁能想到,真正的苦楚就在不远处等待着向奇玉。1989年,当大儿子被保送上大学,全家人为此高兴的时候,夏河清却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彻底丧失劳动能力。至此,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向奇玉的身上。她再次默默承受一切,尽心尽责侍候老人、教育子女,从不让丈夫操心。
1998年,忍受病痛折磨多年的丈夫撒手而去,几个月后,公公也离开了人世。
“直到那一刻我才意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两个孩子和婆婆需要我的照顾,我必须坚强起来。”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向奇玉忍不住红了眼眶。
后来,亲戚们建议她把老人送到福利院去,可她却说:“河清走时交代一定要把孩子抚养成人,把母亲养老送终,我不能违背我的诺言,况且这是我的责任,我一定要养着她。”
2000年后,刘尚玉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越是亲近的人,越是打骂得凶。
虽然家里不富裕,可她时不时还给老人做几道爱吃的菜;老人的牙不好,她就专门把饭菜蒸得烂一点儿;遇到老人感冒、发烧,她就赶紧请医生、熬汤药,还要费心地把汤药给老人喂进去。多年来,她始终坚持如一地悉心照顾多病甚至疯癫的婆婆,经年累月,从来不曾改变。
采访到这里,向奇玉的邻居们也聚拢来,你一言我一语地对笔者说:“她这些年真是不容易。如果是照顾一个正常的老人还好说,偏偏她的婆婆又有病,发病时一闹一夜,真不知道她是怎么过来的。”
“习惯了也就好了。”向奇玉笑着简单地回答。
于是,她任劳任怨地坚持了整整三十七年,那份坚强和孝顺让乡亲们无不感动。
或许,人如其名--心洁如玉,奇行感人,向奇玉,用她的勤劳、善良演绎了一段孝老爱亲的美丽故事,奏响了一曲凸显人间大爱的道德之歌。
上一篇:复平乡党员心系群众治理疯狗
下一篇:复平乡:小调整 大和谐
更多资讯,更多精彩!点击梁平资讯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梁平信息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梁平信息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梁平信息网联系;
4、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医疗、经商的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