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安镇:“巴渝新居”让农民住进“小别墅”
华龙网讯(通讯员 陈巧)走进重庆市梁平县石安镇,站在牌楼村村口望去。一栋栋具有当地特色的小楼矗立其中,灰瓦、白墙,规格整齐让人眼前一亮。这是该镇“巴渝新居”美景,也是该镇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发展、切实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的显着成果。
积极规划建设新居
“由于石安独特的地理位置,很多村民居住、生活环境非常恶劣。”梁平县石安镇副镇长余亚平介绍说,随着人地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高山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加之交通十分不便,多数村民还居住土墙房屋内,多年都未建设新房。
为切实改善农民居住环境,从2007年以来,石安镇将“巴渝新居”(农村康居点)建设列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工程。镇里按照“科学规划、严格管理、集中开发、有序改造”的总体思路,积极探索出以宅基地置换建设用地,全面推进农村康居点的建设。
“在实际工作中,镇里逐渐探索出了一套‘五统一分’的工作方法。”余亚平介绍说,镇里统一协调土地,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基础设施、统一安排管理、统一时间进度;农户分户联建。通过实行宅基地置换,盘活农用建设用地的方式,加快“巴渝新居”的建设。
目前,该镇已经先后在联丰、牌楼、荷叶、里程等5个村(居)建成9个“巴渝新居”点,房屋建筑面积近11.7万平方米,有378户1600余人搬进了新家。
搬进新家改变生活
4月11日,记者走进该镇牌楼村“巴渝新居”建设点,牌楼村2组村民谭述芬热情邀请记者到她家参观。
谭述芬2009年8月搬进现在的新家。她的新家两楼一底,一楼厨房里,冰箱、洗衣机、燃气灶、电磁炉等家电一应俱全。二楼客厅宽敞明亮,还配置了独立的卫生间,主卧次卧安排得井井有条。
谭述芬告诉记者,以前他们全家住在半山腰上,全家7口人挤在不足百平方米的土墙房子里。洪灾过后,出现滑坡,房屋到处是一指多宽的裂缝。一旦遇到雷雨天,全家最狼狈的“抗洪”战也就打响了。屋顶的瓦片被风吹得七零八落,大颗大颗的雨点就从缝隙中砸进屋里,我和儿媳拿着盆子接水,老伴和儿子就用薄膜补漏。全家在这样的环境一住就是十年,自己因此落下了风湿病。
2009年8月,石安镇政府在牌楼村推进巴渝新居建设,“看到小青瓦,坡屋顶,白灰墙,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的新房,不仅实用、美观,而且还能享受国家补贴。”谭述芬和家人商量之后,第一批向政府申请,加入了“巴渝新居”建设中。
“现在的条件好得多,天然气、自来水接到家了。”谭述芬打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顺流而下。在整齐的橱柜边,拧开开关,扑哧扑哧的火苗腾腾燃起,生活太方便了。
STRONG>整合政策助推建房
“为了吸引更多农户加入康居点的建设,镇里还整合了各种优惠政策。”余亚平介绍说,按照捆绑使用、形成合力的原则,镇里整合了多项援助项目资金,对自愿到“巴渝新居”的建设点建房的农户,给予9800到30000不等的补贴资金。
在新居建设中,镇里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帮助建房户在水、电、气上的协调安装,处理好各种矛盾.并且对村民建房实行整体报批,简化审批手续,控制各项成本,让老百姓能安心建房。
随着“巴渝新居”建设的逐步深入,不但让石安的村落变得更美,也让更多的石安人感受到自己生活的诸多改变。
上一篇:梁平县地税局启动房地产业税收专项检查
下一篇:梁山街道:小春芽“吃香”大市场
更多资讯,更多精彩!点击梁平资讯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梁平信息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梁平信息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梁平信息网联系;
4、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医疗、经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