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人物:一个打工者的“梦想之旅”
打工者立志办“兵器展”
1971年12月,杨贤洪出生于重庆市梁平县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初中没毕业,杨贤洪就被迫辍学了,18岁那年,他报名参军,却因身体原因未能实现从军梦想。1993年,22岁的他离开家乡来到福建晋江市一家模具厂打工,以农家人特有的勤奋和吃苦精神,从一名普通学徒很快成长为厂里的技术骨干。
杨贤洪对国防和军事知识情有独钟,他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翻阅钻研军事历史书籍上。一次,他在看《中国抗日战争图志》时,书中一段段揭露日寇暴行的文字记载、一幅幅血淋淋的纪实图片,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他在读书笔记中郑重写道:“一夜通宵浏览全卷,牙齿吱吱、拳头紧紧,空气窒息、欲哭无泪……看完抗日战争图志,我的心痛得像万箭穿心……国无防不宁啊!”
从那以后,杨贤洪胸中的爱国激情与日俱增。他经常利用休息时间给工友们讲中国历史,从甲午海战、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讲到“九·一八”事变、南京大屠杀……久而久之,杨贤洪渐渐地萌生了对群众进行国防教育的想法。
2000年国庆长假的一个下午,杨贤洪在宿舍里翻阅《兵器知识》杂志,当他看到插图中的一幅舰艇图片时,突然产生一个念头:何不利用自己制作模具的特长,把这种舰艇做成实物,开办一个军事兵器展览馆,对群众进行国防教育呢?
说干就干。杨贤洪买来了材料,一下班就把自己关在宿舍里制作各类舰艇模型。一个月后,一艘导弹驱逐舰模型制作完成,尽管是首次尝试,舰体做工比较粗糙,但工友都觉得他做得不错。这无疑使他受到了莫大的鼓舞。然而业余时间毕竟有限,这样做下去展览馆何时才能建成呢?经过认真考虑,杨贤洪毅然辞掉了自己靠几年打拼才得到的工作和优厚待遇,开始了他艰辛的“梦想之旅”。
带方便面进京学艺
开始,杨贤洪的家人都极力反对。那时,他和妻子在泉州租住着一间不足20平米的房子,光几艘舰艇模型就占据了近一半的空间。床头上、桌子上还摆满了各类文字和图片资料。
为了联系固定场地,杨贤洪开始四处奔波,联系合作者。2001年夏天,当杨贤洪听说石狮某大型游乐园老板有与他合办展览馆的意向时,兴奋得一夜未合眼。第二天一大早,他就骑上自行车,冒着蒙蒙细雨,从泉州赶到了石狮。当他全身湿漉漉地推着自行车出现在老板面前时,老板惊讶地问:“你为什么不搭公交车,骑30多公里的自行车不累吗?”
杨贤洪说:“骑自行车来回可以省16块钱,而16块钱我又可以买两本军事杂志了。”
老板被感动了,热情地接待了他。但遗憾的是,杨贤洪嫌老板的门票价格太高,在他看来,国防教育是一项公益性事业,收费高了会影响广大群众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所以这次合作未能成功。
好事多磨。杨贤洪致力国防教育宣传的事迹传开后,很多热心人士打电话表示支持,最终,泉州市东湖公园管委会决定为杨贤洪提供展览场地。杨贤洪便把家搬到了展览馆,除了吃饭睡觉,几乎所有的时间都在工作间里制作模型。
2002年8月,杨贤洪开始制作“中山舰”模型,在设计图纸时遇到了难题。于是他给各种军事杂志社写信或打电话,向专家们求助。当得知北京某杂志社有相关专家时,杨贤洪激动不已,第二天就登上了北上的列车。为了省钱,临行前他带上了一箱方便面和一口袋榨菜。10多天后,在专家们悉心指导下,杨贤洪顺利完成了舰船图纸设计。
为了使“中山舰”早日与参观者见面,杨贤洪挑灯夜战,加班加点,并自己掏钱以每人每月1800元工资聘请了三名工人帮忙。三个月后,“中山舰”模型竣工,杨贤洪却落下了严重的关节炎,体重也从原来的57.5公斤降到了49公斤。
心甘负债了宏愿
杨贤洪是坚强的,同时也是脆弱的。每当有人问及他的家人,他总是满脸愧疚:“这几年我因忙于工作,一直没回过家,欠亲人的感情债太多了,我下一辈子也还不完!”
展览馆开办之初,因制作新兵器模型急需用钱,杨贤洪不得不发动所有的亲友筹款。他的弟弟是家乡的一名交警,今年已27岁了,至今还没有成家。他最了解哥哥的心思,知道展览馆在哥哥心中的份量,他不但把准备买房用的1万元钱全部寄给了杨贤洪,还陆续帮助他借了4万元,以解燃眉之急。
去年10月,杨贤洪的母亲喉咙疼痛,医生说如不及时医治,可能导致喉癌。当时,杨贤洪刚刚将钱买了制作坦克模型的材料,他擦了一把泪,一咬牙,将刚买的钢板低价出售,连同半个月的生活费一起寄给了母亲。当时杨贤洪手头只剩下几十元,硬是吃了半个月的腌菜。他在信中向母亲承诺:“等忙完这阵子,一定回来看您!”然而因一直忙于收集资料,购买材料,制作模型,这个承诺至今也没能兑现。
杨贤洪的妻子尚荣为了支持丈夫办展览馆,也从老家重庆来到了泉州。为了不耽误孩子的学业,杨贤洪分别将两个儿子交父母和岳父母照看,一家四口已经三年没有团圆了。尚荣说,刚开始丈夫搞兵器模型时,她曾埋怨过,因为他前几年打工时的工资每月就有2000元,而现在开展览馆每月的平均收入不到1000元。但后来看他决心那么大,她也就没多说什么了:“只要他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过得开心就行了。”
一位从前和杨贤洪一同打工的工友说:“凭他的技术,随便进哪家模具厂,每月最少也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可他为了搞展览馆,5年来光制作各类兵器模型、占骼喙澜逃柿希屯度肓?1万元,至今还欠债6万元呢!”
面对经济上的损失,杨贤洪很坦然,他说:“搞国防教育展没钱赚,我比谁都清楚。但通过展览,数以万计的人接受了国防教育,这笔账是无法用钱来衡量的。我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只要有饭吃,小孩可以上学就行了,我不在乎赚不赚钱!”
杨贤洪也有迷茫的时候,因为他开办“兵器展览馆”没有经济效益,一直维持得很艰难。他真心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来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能够找到赞助单位,将这件好事进行到底!
想做世界最大的舰艇模型
杨贤洪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要做世界上最大的舰艇模型。
为了做模型,今年正月初八,父亲的60寿辰,杨贤洪一分钱都没寄回家。姐姐不明白一向孝顺的杨贤洪怎么变成这个样子,气愤地赶来质问他。有泪不轻弹的杨贤洪这回流泪了,他说:“不是我不孝啊!我也想表表做儿子的心意,可是,我所有的积蓄全花在模型上了。”望着日渐消瘦的弟弟和满屋凌乱的材料及初具规模的模型,当姐姐的既伤心又感动,姐弟俩不禁抱头痛哭。
为了实现梦想,杨贤洪付出了很多,但他从不后悔。他在墙上写下这样一句话:“有梦就要去追求,有追求就会成功。
“别看模型制作很简单,其实过程很累人。”杨贤洪的日记里记录了制作过程中的种种辛酸:“我的双手划了无数道口子,创可贴用了几十张,每天晚上都要干到12点才停工。我躺在床上仍然没有睡,思考着该怎样制作……为赶时间,中午都难得躺下。我整天蹲着,每天几十、上百次弯腰拿工具,腰像是断了似的。”为了节省时间,他“红萝卜、洋芋等加盐煮了满满一锅……一个人吃的时候,热一下都没有,就倒一点温开水把冷稀饭拌和一下,将就着吃”。
在制作模型的过程中,杨贤洪想出了不少好点子。像制作112“哈尔滨”号模型上的响尾蛇对空导弹系统时,他冥思苦想了三四天,找不到合适的材料。一天,他在超市看到“娃哈哈”酸奶。嘿,这不正是“导弹”的弹身吗?而“弹头”,居然是用果冻壳做的。
目前,杨贤洪的模型制作已接近尾声。等模型做完时,他将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如果可能的话,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盖一座“舰艇房子”,供人们参观,并且希望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让“孩子们亲身感受舰艇,认识我国的军事力量,为我们祖国而自豪。”
上一篇:武汉回梁平客车下陡坡刹车失灵司机驾车撞岩
下一篇:2007年我县农村劳动力转移总量大
更多资讯,更多精彩!点击梁平资讯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梁平信息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梁平信息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梁平信息网联系;
4、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医疗、经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