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自祥:扛着一面旗子 济世一方百姓
孙自祥正在给病人听诊
华龙网讯(通讯员 冯平)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生命不止,奋斗停息。不容易、不简单、了不起……他的敬业精神是我们的榜样、旗帜。
孙自祥,今年55岁,中专学历,是虎城中心卫生院一名平凡的医务工作者。本该退居二线的年龄,他仍然 冲锋在前,值班、查房、带教,日夜奋战在临床一线,不仅为病人解除了病痛折磨,还言传身教帮助了一批年青医师成长成才。
一只上满发条的“钟”,治病救人永不止步
“他眼里只有病人,生活几乎就是医院和家两点一线。”在同事的眼中孙自祥就是一只上满了发条、从不歇息的“钟”。
“找孙医生得在7点半之前,后面他的时间都是病人的”这一点,整个医院的人都知道。不分寒暑,他每天早上7点钟就到了医院,没有休息一个完整的星期天和节假日。问诊、会诊、查房……孙自祥像似在和时间赛跑一样。他常说给医生也说给自己,“如果你真正体会到病人每分每秒中的痛苦,你就知道省下来的时间都会让病人减少一丝疼痛,或许是拯救一个生命”。
工作是他的全部,所以他看上去“乏味”。其实,他视病人如亲人,经常耐心地做好病人的解释和安慰工作,与他们交心,甚至结交了一批忘年朋友,不仅得到了病人的尊重和理解,还缓和了院内医患关系。
“你这样拼命的工作,到底为了什么?”新来的护士小肖问出了大家的疑惑。孙自祥却答道:病人把生命托付给了我,只要病人能够转危为安,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回报。
建“平寿”志愿服务队,上门服务暖人心
孙自祥带领的“平寿”志愿服务队,是一面旗,虎城中心卫生院的一面旗,基层医生队伍的一面旗。哪里有困难,这面旗就插到哪里;旗插到哪里,哪里的工作就有大起色。
虎城有近5000多名老年人,每年要下村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时间紧、任务重,一遇到炎热的夏季,很多年青医生就打起了退堂鼓。
“村里的老人健康,是儿女最大的牵挂”以孙自祥为队长的“平寿”志愿服务队,主动请命,奔赴了17个村的偏僻角落。
“平寿”志愿服务队每天一大早就下村为老人体检,大家顾不上吃早饭,便坐上车前往村中部分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家中。遇到不通公路的地方,医务人员便背着仪器和降暑药品到家中开展“上门服务”。
“孙自祥的白大褂经常都能刮出一层盐巴来”,年青医生小王说,有一次为了去给一名百岁老人体检,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才到,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
凭着一股无私奉献的韧劲,孙自祥带领的“平寿”志愿服务队,不仅为全镇4589名老人完成了体检,体检率还达到了97%,比其它同类镇乡医院足足提前了一个月完成任务。
“平寿”志愿服务队是学习全国“双百人物”邓平寿精神所建立,在短短几年里,成为了一支技术水平高,医德医风好、服务水平高的团队,促使了医院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在老百姓中的口碑转好,镇域内医患关系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家人眼中的“老顽固”,亏了自家惠了百姓
“别人觉得我成功,老百姓口碑不错,我觉得自己欠老伴和儿女太多、太多”孙自祥这样评价自己。
工作中,孙自祥为无数的病人开辟了生命的绿色通道,但却没有为家人搞过一次“特殊”。自己家人生病住院,从来没有为找位置输液、找病床走过后门。他说:“要是我开了这个先例,风气搞坏了,就是罪人”。
谈及家人孙自祥不禁潸然,为了医院他牺牲了全家人舒适的生活。原来孙自祥之前自己经营了一家个体诊所,每月有近万元的月薪,全家生活还算不错。来到虎城中心卫生院后,子女上学,要向亲人去借钱,母亲生病动手术要去贷款,没少受过亲戚朋友的埋怨。他却说,牺牲小家,为了给更多的患者和家庭减轻病痛,很划算!
“他下定决心的事情不会改变,对工作太执着”妻子说,看见他办公室墙上挂着的锦旗时,我们全家人很欣慰,也支持他的工作,以他为荣。子女在高考时,他还曾经给他们做过思想工作,建议填报医学院。
五十年如一日,孙自祥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珍惜病人的信任,珍惜医者的声誉,襟怀坦荡。在他的带领下,虎城中心医院的很多技术困难和瓶颈频频传出了捷报。
孙自祥没有停歇,他正踏着悬壶济世造福一方百姓的路大步前行。
上一篇:福禄:田边地角引纠纷 民警帮忙化矛盾
下一篇:梁平:防灾减灾日 细雨不减市民学习热
更多资讯,更多精彩!点击梁平资讯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梁平信息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梁平信息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梁平信息网联系;
4、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医疗、经商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