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用农村电商“捧红”家乡农特产品
抽真空、折叠纸盒、胶带封口、贴上快递单……这样的动作,饶远政每天都会重复上百次。近日,记者来到重庆市梁平区柏家镇三新村电商服务点,了解这位山村电商服务点负责人的电商助农故事。
从“买进来”到“卖出去”
2016年,在外务工的饶远政回到家乡开起了农村淘宝店,刚开始只是简单意义上的“代购”,负责为村民们购买“城里货”,将实惠和方便送到家门口。
就这样过了一年,饶远政发现,虽然她的淘宝店让村民们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更实惠、更先进的东西,但他们的脸上仍有愁容,特别是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农副产品卖不到好价钱时,愁容尤甚。了解到村民们心中的苦处,饶远政看在眼里、忧在心中。
“我们乡下其实有很多好东西,但大家不知道怎么卖出去,无法变现。”饶远政说,“把产品买进村”是她作为电商的责任,“把产品卖出村”则是她作为家乡儿女的担当。于是,她下决心要把村民们藏在家中的“宝贝”销出去,为村民解决农副产品变现的难题。
从2017年开始,饶远政主动参加各种电商培训,在村里的支持下成为三新村电商服务点的负责人,建立了自己的特色农产品网店,并通过微信等社交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每到蔬菜瓜果丰收之时,饶远政都会到村民家中进行收购,外形好、质量优的产品,她会选择作为精品出售,较次的则批量处理,为村民们争取最大的利益。“我们只需要保证数量、质量就行,饶远政负责帮忙销售,种的东西再也不担心卖不出去了。”三新村二组村民万代江说。
2020年以来,饶远政充分发挥电商优势,通过微信、淘宝、重庆消费扶贫等线上平台,帮助村民销售李子5000多公斤、红薯粉1000多公斤以及各类蔬菜300多公斤,累计为100多户村民增收20余万元,实现了从“买进来”到“卖出去”的转变。
注册商标“办蛮匠”
“在电商运营过程中,我发现,有商标的农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饶远政说,如果有商标作为基础和后盾,农产品一定更容易卖个好价钱。2019年,饶远政注册了“办蛮匠”商标,主要销售辣椒酱、香肠、腊肉等农副产品以及村民们自产的红薯淀粉、杂粮谷物等。
为什么会叫“办蛮匠”?这蕴含着饶远政成为一名电商的初心。“‘办蛮匠’是我们乡下的口头语,一般这种人都有着执着的精神,且远近闻名。”饶远政说,取这个名字也是她对家乡的一种归属感和对发展电商的决心。
有了“办蛮匠”品牌,饶远政还打造了自己的“明星产品”——使用村里收购而来的辣椒、姜、蒜、花生等原材料,辅以乡亲们自己榨的菜籽油,再用柴火灶纯手工慢慢熬制而成,适合大众口味的香辣酱和鲜椒酱。这两种酱料深受顾客的喜爱,成了饶远政网店的镇店之宝。
消费刺激生产。饶远政制作辣椒酱需要大量原材料,村民们又多了一项收入,种植相关原材料的积极性也更高了。
临近春节,正值香肠、腊肉畅销之时,饶远政一方面收购村民家里色泽美、肉质佳、口感好的香肠、腊肉等成品,帮助他们销售,一方面也收购优质猪肉等原材料,再制作香肠、腊肉等成品出售。截至目前,饶远政已累计在三新村、中心村等村收购猪肉2500多公斤,为村民们增收近15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饶远政的产品现在远销全国各地,甚至丹麦、泰国等外国友人也向其购买香肠、腊肉等产品,地道的家乡味通过快递被运往至各地市民的餐桌。
农村电商,一头连着农民群众,一头连着消费市场。作为柏家镇的电商带头人,饶远政不仅让自己在致富路上越走越稳,还让村民家中过去无人识的初级农产品华丽蜕变为适合网络销售的农商品,帮助村民们的腰包鼓起来了。
您看完此篇报道有何感想? 已有0人表态: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 |
![]() |
![]() |
![]() |
![]() |
![]() |
![]() |
![]() |
无奈 | 不解 | 感动 | 支持 | 喜欢 | 搞笑 | 惊讶 | 愤怒 | 晕倒 |
下一篇:梁平获评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典型示范区 加快创建国际湿地城市
更多资讯,更多精彩!点击梁平资讯
分享微信朋友圈
2、本网未注明“稿件来源:梁平信息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梁平信息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3、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梁平信息网联系;
4、本站信息仅供参考 不能作为医疗、经商的依据。
